- 中大夫
- 官名。 秦光禄勋属官有中大夫, 汉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改名光禄大夫, 掌论议。 东汉于光禄大夫外, 另置太中大夫、 中散大夫, 秩依次递减。 《宋书·百官志》叙此, "太中大夫"作"中大夫", 应系误书。 北周依《周礼》设六官, 有中大夫, 秩正五命, 位似秦汉后的九卿、 尚书等官。 北齐始再有在大夫, 与上大夫同为王国官。 唐置为文散官第九阶, 从四品下, 宋为从四品, 元丰改制后, 以换秘书监, 后定为第十二阶, 金从四品上, 元为从三品升授之阶。 明为从三品。 民国三年(1914)袁世凯定文官分九秩, 中大夫为第五秩, 简任, 五年七月废。
* * *官名。 秦光祿勳屬官有中大夫, 漢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改名光祿大夫, 掌論議。 東漢于光祿大夫外, 另置太中大夫、 中散大夫, 秩依次遞減。 《宋書·百官志》敘此, "太中大夫"作"中大夫", 應系誤書。 北周依《周禮》設六官, 有中大夫, 秩正五命, 位似秦漢後的九卿、 尚書等官。 北齊始再有在大夫, 與上大夫同為王國官。 唐置為文散官第九階, 從四品下, 宋為從四品, 元豐改制後, 以換秘書監, 後定為第十二階, 金從四品上, 元為從三品升授之階。 明為從三品。 民國三年(1914)袁世凱定文官分九秩, 中大夫為第五秩, 簡任, 五年七月廢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